一、體重的定義
所謂「體重」,指的便是「身體所有器官重量的總和」。體重的變化,會直接反映身體長期的熱量平衡狀態。而體重增加的原因,也會因不同的生理特性,顯示體內組織的變化,例如在成長時期,體重會因體內的細胞生長而增加,而在成年時期,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脂肪組織增多及體脂肪增加。
二、理想體重
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合乎「理想體重」的原則,不全然以科學因素為考量。在現代社會中,一個人的體重理想與否,往往依照社會的價值觀而定。營養學中的理想體重,以增長壽命及促進健康為原則,依照個人體型、身高與體重皆不同的概念,採用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縮寫為BMI)為測量方法。
BMI = 體重(公斤) ÷身高2 (公尺) 依照身體質量指數看來,對人體壽命及健康最理想的數值為22(±10%),男女皆相同。在算出個人的BMI後,就可以推算出個人的理想體重了。
理想體重 = 22 ×身高2(公尺),±10%
成人的體重分級與標準
分級 | 身體質量指數 |
體重過輕 | BMI <18.5 |
正常範圍 | 18.5 ≦ BMI <24 |
過重 | 24 ≦ BMI <27 |
輕度肥胖 | 27 ≦ BMI <30 |
中度肥胖 | 30 ≦ BMI <35 |
重度肥胖 | BMI ≧35 |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專區
原文網址: https://www.nutri.jtf.org.tw/Article/Info/883